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今天:

以实干绘就生态“自然美”———来凤县三胡乡乡村振兴实践纪实

时间: 2025-07-09 08:14 作者:admin 来源:互联网 点击: 163 次

  云上恩施报道(来凤通联记者 杨依泉 实习生 余鑫鑫 通讯员 邓明安)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来凤县三胡乡以党建为引领,以“清洁家园”为抓手,在乡村规划、环境整治、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发展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,被确定为该县首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。从杨梅古寨的网红民宿到阳河坝村的石材产业园,从“蓝棚子”专项整治到矿山生态修复,三胡乡用实干实绩勾勒出“天蓝、水清、景美”的乡村新图景。

  走进三胡乡杨梅古寨4A景区,青瓦桔墙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,四季花卉与古杨梅树相映成趣,这片原生态的乡村美景已成为湘渝鄂边区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而这份美丽的背后,是三胡乡“乡村即景区”的规划理念在落地生根。

  三胡乡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县旅投公司,实施景镇村一体化发展战略,将黄柏园村、石桥村、狮子桥村纳入景区统筹规划。在编制乡村规划时,该乡突出“建设与环境协调、个性与整体统一”的原则,坚持“一村一景、一村一态”:黄柏园村依托千年古杨梅树打造生态旅游带,石桥村结合张富清红色资源规划红色教育路线,狮子桥村以水库风光为核心发展康养产业。这种分类指导的规划思路,让三胡乡形成了“十里不同景,人在画中游”的乡村意境。

  在全域规划的框架下,三胡乡注重盘活闲置资源。2021年5月,该乡将原石桥村小学和村卫生室的国有建设用地整合,引进法人成立来凤县三胡里叶宴民宿有限公司,不仅解决了游客食宿难题,还为当地村民带来旅游收入。在黄柏园村,400余亩撂荒地被流转后种植富硒有机藤茶,形成“农耕+体验+观光”的复合业态,吸引了湖南、重庆等地游客专程打卡。

  在建筑设计上,三胡乡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融入现代功能。碾行客栈采用苗族传统建筑风格,小桥流水与古碾行相映成趣;上坝院子的农家乐由古木架瓦房改造,青砖、黑瓦、桔墙等元素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。黄柏园2组的土家族古吊脚楼群落、石桥村2组的古色古香院落,更是将山水格局与民俗风情巧妙融合,让游客在体验现代生活的同时,也能感受乡味乡愁。

  猴梨堡村高铁新区的青瓦白墙民居整齐排列,宽敞的道路旁绿树成荫,这幅整洁雅致的乡村图景,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“蓝棚子”泛滥的“重灾区”。三胡乡以“蓝棚子”治理为突破口,打响了村容村貌整治的攻坚战。

  原猴梨堡集镇位于讨橙公路沿线,商户私自搭建的“蓝棚子”连片分布,不仅影响乡村景观,还存在严重的交通和安全隐患。三胡乡成立了由村镇建设、国土、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专班,采取“宣传引导+强制拆除”的组合策略:通过悬挂横幅、张贴通告、出动宣传车等方式,向群众讲解“蓝棚子”整治的政策要求;对拒不配合的违规建筑,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实施拆除,达到了“拆除一片、震慑一片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

  在“蓝棚子”整治中,三胡乡不搞“一刀切”,而是结合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同步推进风貌打造。工作人员对11户商户进行调查取证,依法认定750平方米违规建筑的同时,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提升,共同营造整洁宜居的生活空间。这种“整治+提升”的模式,既解决了眼前的环境问题,又建立了长效治理机制。

  除了“蓝棚子”治理,三胡乡还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、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等行动。在阳河坝村,曾经因无证开采而满目疮痍的矿山,如今已通过闭坑回填复耕、种草植树等措施实现生态修复。三堡岭村七把刀和金桥村子母梁的矿山复绿工程,让昔日的“生态伤疤”变成了绿水青山,诠释了“保护与发展两不误”的理念。

  走进阳河坝村石材工业园,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,工人们操控着机械有序作业,一件件精美的石材制品即将运往湖南、重庆等地。谁能想到,这里曾是无证开采、私挖乱采的“重灾区”,而如今已成为三胡乡生态产业的标杆。

  “以前受利益驱动,部分企业逾越‘红线’,无证开采行为屡禁不止。”三胡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向义勤介绍。为根治这一顽疾,三胡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:在公路沿线悬挂横幅,在矿山周边张贴通告,出动宣传车营造法治氛围;由8个职能部门联合执法,重点打击关闭矿山、交通干线沿线的无证采矿行为,共查处非法开采案件1起,暂扣挖掘机1台、运输车2辆,形成了强大震慑。

  在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的同时,三胡乡推进产业整合升级:将全乡43家零散的石材加工坊整合为规模化园区,成立来凤县宏坤矿业有限公司和来凤县隆泰石业有限公司,28名股东入驻后取得QS认证,产品远销多地;建设占地20余亩的石材产业园,吸引重金石采挖、加工企业及方解石加工企业集聚,园区年创税收约3000万元,实现了“企业增收、政府创税、生态发展”的多赢局面。

  如今的三胡乡,正朝着“百亿产业集群”的目标迈进。湖北来润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树脂瓦生产线已投入使用,茨竹槽方解石矿业权正在规划中,二期厂房及配套设施有序推进。阳河坝村党支部书记谭春林表示:“我们将依托地理优势,抢抓机遇,努力把矿山企业做大做强,让生态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”

  持续的人居环境整治,不仅改变了三胡乡的村容村貌,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。从杨梅古寨的民宿主人到阳河坝村的产业工人,从参与“清洁家园”的普通村民到投身乡村建设的返乡创业者,每个人都在这场变革中感受着家园的蜕变。

  在石桥村,张富清红色路—半山红旗渠—桃花岛体验园等红色示范带的建成,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教育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悟初心;在猴栗堡村高铁新区,统一规划的民居和整洁的庭院,让村民们养成了垃圾分类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;在石材产业园,当地村民实现了“家门口就业”,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幸福感和获得感显着提升。

  三胡乡用实干实绩证明,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“涂脂抹粉”,而是要从规划、治理、产业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。当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当乡村颜值催生经济价值,一幅“生态宜居、自然和谐、环境优美”的乡村新画卷正在三胡乡徐徐展开。未来,三胡乡将继续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让“自然美”成为三胡乡最鲜明的底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(责任编辑)

关键词:

栏目列表

社会新闻

更多>>

特色资源

更多>>

关于我们 | 新闻投稿 | 招贤纳士 | 投诉建议 | 联系我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