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房产成交量直线上升,中介宣称“房价涨回来只用了一周”,房价还会继续看涨?你会掏钱买房吗?别被这些片面的数据蒙蔽了!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道,这段时间,上海房产中介圈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:“疫情三年,涨回来只用了一周。”
从链家发布的数据看,上海链家在2月份上半月看房量上涨了30%到40%,成交量上涨了50%到60%。
据中介宣称,上海人买房的热情非常高,往往是在去看房的过程中,房子就卖出去了,而且不少人还需要加价购买。以浦东内环洋泾板块为例,仅仅是二月份,总价就从第一周的300万涨到了500万。
第一件事是银行降低房贷利率这件事,此前,包括郑州、天津、厦门等30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都降到了3.7%,银行这么做原本是想鼓励大家多多贷款买房,结果“弄巧成拙”,反而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提前还贷热潮。
第二件事是北大经济学博士孟晓苏公开的言论,他声称中国老百姓如果愿意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买房,那中国经济就能恢复了。
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粗暴,因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较前年增加了5万亿,总额增加了15万亿,而同期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却下降了5万亿,因此多出来的三分之一存款,恰好能填补房地产的下滑份额。
当时这番言论一出,在网络上招来了一片骂声,但是现在看来,银行和专家似乎还真有那么一点正确性?
首先,仅仅是上海的购房热情高,并不具有代表性,毕竟上海的房价本身就很高,而且作为经济中心,上海的富豪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,买房更多不是刚需,而是属于投资行为。
数据中提到的房价上涨实际上是挂牌价,而不是实际的成交价平均值,有价无市的情况在房地产行业并不罕见。
而且数据中提到了看房量和成交量都大幅上涨,但是一般这样的数据,都会写明是“同期”还是“环比”上涨,但显然这个限定语被刻意隐去了。如果是与去年2月进行同期对比,那么这样的涨幅并不令人意外,要与1月份,同样处于防疫放开后的环境下对比这样的涨幅才有参考价值。
因此,不要被所谓的数据轻易蒙蔽,房产中介作为从业者,夸大数据、制造购房焦虑都是基本操作,到底要不要买房,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。
(责任编辑)
关键词: